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
① “说曹操到曹操就到”的典故是什么
说到曹操,曹操就到的典故有:
自古以来,民间说法是,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汉献帝刘协在汉军将领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,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捕汉献帝,有人献计推荐曹操,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、可以救驾。然而,信使未出时,李郭的联军就已经杀到了。眼看走投无路之际,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前来救驾,并将李郭联军击溃,曹操被加封官爵。故有“说曹操,曹操就到”之说。
但是,这种“曹操主动前来救驾”的民间说法显然与《三国演义》的说法稍有不同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四回“曹孟德移驾幸许都,吕奉先乘夜袭徐郡”一章中说,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,曾任东郡太守。当时山东黄巾又起,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,招安降兵三十余万。自此曹操威名日重,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。董承、杨奉护驾至洛阳后,仍担心李催、郭汜来犯,故奏请献帝,宣曹操入朝,以辅王室。操接旨后,尽起山东之兵,赶来洛阳护驾。刚到洛阳城外,适逢李催、都记领兵来攻洛阳。这种“说曹操,曹操就到”的说法是“曹操被动前来救驾”之说。
据说,历史上还有两种说法:
其一,在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二回“陶恭祖三让徐州,曹孟德大战吕布”一章中,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,中了陈宫之计,仓皇败逃,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,曹操以手掩面,加鞭纵马超过吕布。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,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,问:“曹操何在?”曹操反指说:“前面骑黄马者是他。”吕布听说,弃了曹操,纵马向前追赶。明末清初文人毛宗岗评说道:“见了曹操,反问曹操,舍却曹操,别赶曹操。谚云:方说曹操,曹操就到。当面错过,岂不好笑?”
其二,“说曹操,曹操就到”的意思是在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,动作迅速,无所不在,因此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,必须小心提防。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?这大概与曹操的品性分不开的。曹操虽然是东汉末年的人物,但是,明朝的《三国演义》却把他塑造成了翻手为云、覆手为雨的奸臣形象。那一句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”的“名言”,更是将他的品性刻画得入木三分。东汉末年,朝中重臣乔玄在曹操年少时就当面指称他是“乱世之英雄,治世之奸贼”。乔玄识鉴之精,看来史上无人能出其右。
② “说曹操,曹操到”的典故来源是什么,后半句说了什么
“说曹操,曹操到”这句俗语之后其实还有一句话就是“当面错过,岂不可惜?”这句话其实是后人添加上的,并不是跟在这句话之后的。具体关于这句话的记载还是在《三国演义》当中。关于这句俗语,其实还有一个典故。
但是其实曹操并没有汉献帝想象的那么好心。当时曹操仅仅就是想利用汉献帝君主的身份来号令诸侯。可以说当时曹操虽然不是君主,但是却有了君主的大部分权力。曹操当时在朝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,可以说已经超出了当时汉献帝的权力。但是汉献帝对此并不知情,可以说他是一个比较悲惨的君主。随着这个典故被后人所了解,后人就在这句俗语中又加了一句“当面错过,岂不可惜?”
③ "说曹操曹操到",这句话的典故来源是什么呢
东汉末年,西凉军阀董卓把持朝政,弄得天下人心惶惶。司徒王允为了除掉董卓,派出貂蝉施展美人计离间了董卓和吕布,吕布一怒之下杀了董卓。董卓死后,汉朝又落入了李傕跟郭巳二人手中。这二人为了能够争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,展开了激烈的火拼,之后汉献帝和朝臣也被这二人劫持。
曹操不知有诈,带着军队英勇的攻了进去,结果被吕布斩杀了大半人马,他本人也差点折了进去。当时吕布身跨赤兔马,手持方天画戟,立志要将曹操斩于马下。曹操看这阵势也有点害怕,便乔装打扮一番,打算悄悄溜走。没想到在曹操开溜的过程中,好巧不巧的碰到了吕布,还向他问话:“喂,看到了曹操没有?”曹操用右手捂着脸,左手一指前方说:“前面骑马的那个就是”。吕布闻言,立刻带人追了过去。因此,又有谚语流传下来:“说曹操,曹操到。当面错过,岂不好笑?”
④ “说曹操曹操到”,这句话有何典故
说曹操,曹操到的典故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,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,有人献计推荐曹操,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、可以救驾,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,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“保驾”成功,后将李郭联军击溃,曹操被加封官爵。
事实上,在各种场合下,预言准的时候都是极少的。只不过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,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罢了。应该说,相当数量的巧合事件都可由此得到解释。
⑤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
说曹操,曹操到的典故
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,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,有人献计推荐曹操,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、可以救驾,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,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“保驾”成功,后将李郭联军击溃,曹操被加封官爵。故有“说曹操,曹操到”之说。
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,与三国演义稍有不同。
见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四回“曹孟德移驾 幸许部”。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,曾任东郡太守。当时山东黄巾又起,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,招安降兵三十余万。自此曹操威名日重,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。董承、杨奉护驾至洛阳后,仍担心李催、郭汜来犯,故奏请献帝,宣曹操入朝,以辅王室。操接旨后,尽起山东之兵,赶来洛阳护驾。刚到洛阳城外,适逢李催、都记领兵来攻洛阳。
人们常有这种体验,有时正在谈论或者你刚想到一个人,这个人就出现了。于是,我们就感叹:真是“说曹操,曹操到”。
心理学家解释说,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,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。有一句与“说曹操,曹操到”类似的俗话是“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”。为什么一个人总有“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”的想法呢?道理很简单。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对受伤的指头格外注意罢了。也就是说,我们对外界的感知是有选择的。由此我们可明白为什么会“说曹操,曹操到”了。因为事情就是这样:恰好符合这一经验的被我们记住了,而更多的不符合这一经验的却被我们忘记了。并非我们的预言多么准,只是由于我们所做的选择更有利证实这句话罢了。
事实上,在各种场合下,预言准的时候都是极少的。只不过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,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罢了。应该说,相当数量的巧合事件都可由此得到解释
⑥ 说曹操曹操到出自哪个典故啊
那是孙权说的!
出处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派人给孙权送信,当时孙权正版在讨论是降曹还是权抗曹会议上。结果曹操的书信就到了。所以孙权就说了句说:曹操曹操就到。
三国演义也有这一段记载,应该是在舌战群儒后和周瑜回来前。
⑦ “说曹操曹操就到”有什么典故
“说曹操曹操到”是一句流行的俗语。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,动作迅速无所不在,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你我面前,是必须要提防的人。
⑧ 说曹操曹操就到的典故是什么
似乎是因为曹操的眼线很多,随便在任何时候一说就会被他知道。
⑨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个典故的由来是什么
说曹操曹操就到是一句流行俗语,形容曹操耳目众多,动作迅速无所不在,随时版都可能出现在你我面前,因此大家必权须要小心提防。 【说曹操曹操到】的典故 汉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并时曾一度脱离险境,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,有人献计推荐曹操,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,可以救驾,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,眼看走投无路之际,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,后将李郭联军击溃,曹操被加封官爵。故有说曹操,曹操到之说。 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,与三国演义稍有不同(见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部)。 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卓之后,曾任东郡太守。当时山东黄巾又起,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,招安降兵三十余万。自此曹操威名日重,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。董承、杨奉护驾至洛阳后,仍担心李傕、郭汜来犯,故奏请汉献帝,宣曹操入朝,以辅王室。操接旨后,尽起山东之兵,赶来洛阳护驾。刚到洛阳城外,适逢李傕、郭汜领兵来攻洛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