⑴ 描寫「嵩山」的詩句有哪些
1、唐·王維《歸嵩山作》
原文選段:
荒城臨古渡,落日滿秋山。
迢遞嵩高下,歸來回且閉關。
釋義:
荒涼的答城池靠著古老渡口,落日的余暉灑滿金色秋山。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,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。
2、宋·張耒《初見嵩山》
原文選段:
日暮北風吹雨去,數峰清瘦出雲來。
釋義:
太陽就要落山北風把雲雨給吹走了,雲霧散去嵩山清瘦的山峰顯露了出來。

3、唐·李白《贈嵩山焦煉師》
原文選段:
潛光隱嵩岳,煉魄棲雲幄。
釋義:
仙境般的光芒隱藏進了嵩山之中,神仙在那雲端之上修煉。
4、唐·陳羽 《送友人游嵩山》
原文選段:
嵩山歸路繞天壇,雪影松聲滿谷寒。
嵩山往回走的道路似乎繞了天壇一圈,雪花的影子和風吹松樹的聲音使得山谷陣陣寒氣。
5、唐·孟郊《洛橋晚望》
原文選段:
榆柳蕭疏樓閣閑,月明直見嵩山雪。
釋義:
葉落枝禿的榆柳掩映著靜謐的樓台亭閣,萬籟俱寂,悄無人聲。在明靜的月光下,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皚皚白雪。
⑵ 閱讀宋詩回答問題。 初見嵩山 (宋)張耒年來鞍馬困塵埃,賴 ① 有青山豁我懷 ② 。日暮北風吹雨
1.襯托(鋪墊)。前兩句寫作者奔走風塵,在困頓和疲憊中,全回賴青山使自己的情懷得到短答暫的開豁。這樣,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給人一種親切感,引起人們想見一見的願望。 2.用「清瘦」形容嵩山,既寫出了雨後青山特有的景象——山峰峻峭,景象明朗,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氣質與追求。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外化,物我合一,可謂造語新奇。(意對即可) |
⑶ 孩子初一,喜歡背詩詞,但詩歌鑒賞卻得不到分,尤其是課外部分,怎麼辦
老穆有話說
穆老師想要告訴你,喜歡背古詩詞和會做古詩詞鑒賞題是兩回事,不可同日而語。
舉個簡單例子,某人非常喜歡看足球比賽,但他就一定能踢好足球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
穆老師還想告訴你,即便是讓那些會寫詩詞的人去作答詩歌鑒賞題,他們也是難以得到分數的。
那麼,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?我們又該如何學好古詩詞鑒賞呢?
接下來,穆老師就為你做詳細解析,希望你能認真學習哦!
問題診斷
你現在初一,對於課內詩歌鑒賞,應該問題不大,畢竟老師講過,多少會有印象。但遇到課外詩歌鑒賞,就不會做了,這到底是為什麼呢?
穆老師結合教學經驗和教學實際,為你分析如下:
【1】課內詩歌鑒賞,其實你並沒有真正掌握,只是「會背」而已。
穆老師之前遇到過一位學生,他在那搖頭晃腦地背誦詩詞鑒賞題,當時他背的是杜牧的《赤壁》,「詩的開頭二句,借物起興……」
我突然打斷,問道:「你知道什麼叫』起興』嗎?」
他卻搖搖頭,笑了笑。
試問,這樣「囫圇吞棗」式的學習方法,一旦遇到課外詩歌鑒賞,又怎能會答呢?

結束語
「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。」你現在才初一,一切都還來得及。只要你不怕吃苦,善於鑽研,認真總結,並掌握答題技巧和方法,做好古詩詞鑒賞題,指日可待!加油哦!
⑷ 閱讀下面詩歌,回答下面問題。 初見嵩山 (宋)張耒年來鞍馬困塵埃,賴 ① 有青山豁我懷 ② 。日
1、鋪墊。前兩來句從作者的奔走風塵,源在困頓和疲憊中,全賴青山使自己的情懷得到短暫的舒展。這樣,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給人一種親切感。(意思對即可) 2、「清瘦」形容嵩山,既寫出了雨後青山特有的景象——山峰峻峭,景象明朗,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氣質與追求。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外化,物我合一,可謂造語新奇。(意思對即可) |
⑸ 閱讀下面的詩歌,完成題目。(8分)初見嵩山張 耒年來鞍馬困塵埃,賴有青山豁我懷。日暮北風吹雨去,數峰清
小題1:七言絕句(或七絕或絕句)(2分) 小題2:此詩用「清瘦」形容嵩山,既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,同時也反映了作者清高獨立、人格堅守的精神氣質(3分)。體現了詩人感情外化、物我合一,可謂造語新奇。(3分)
⑹ 張耒《初見嵩山》賞析
初見嵩山來 (宋)張耒
年來鞍馬自困塵埃,賴①有青山豁我懷。
日暮北風吹雨去,數峰清瘦出雲來。
【注】①賴:依賴,憑借。②豁我懷:使我開懷、振奮;豁,舒展。
【詩歌鑒賞】 題為「初見嵩山」,顯然既要寫人又要寫山。作者有意把「數峰清瘦出雲來」這一正面寫山的句子放在最後,而把自己對嵩山的感情和風吹雨去的環境放在前面作為鋪墊,取得
了「千呼萬喚始出來」的藝術效果。這正是寫景的成功之處。不直露地寫初見嵩山時的驚喜,更不直露地表達自己的情懷,而先寫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懷,既從反面寫出了仕途的苦悶,又從正面寫出了「仁者樂山」之意。最後,在刻畫山的形象時,特意拈出「清瘦」二字,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為美的審美趣味,進而深化了詩人的品格志趣,使景中有我。這是寫人的成功所在。
⑺ 2012遼寧高考詩歌鑒賞題是什麼內容(詩歌+題干)
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(遼寧卷) (二)古代詩歌閱讀(11分)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,完成8~9題。 初見嵩山 張耒 年來鞍馬困塵埃,賴有青山豁我懷。 日暮北風吹雨去,數峰清瘦出雲來。 [注] 張耒:北宋詩人,蘇門四學士之一,因受蘇軾牽連,累遭貶謫。 8. 作者初見嵩山是什麼樣的心情?這樣的心情是怎樣表現出來的?請結合全詩簡析。(5分) 9. 「數峰清瘦出雲來」一句妙在何處?「清瘦」有何種精神內涵?(6分) 8.【考點】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。 【解析】題目為「初見嵩山」,一個「初」字可謂「題眼」,就暗含了「驚喜」與「期待」之情。展開描寫時,先寫鞍馬勞頓中青山對我的開解,又寫日暮時風雨天氣,最後才讓數峰露面,可謂「千呼萬喚始出來」,將鋪墊手法用到極致。 【答案】初見嵩山,作者的心情驚喜而又親切。這種心情是鋪墊出來的:①作者奔走風塵,全靠青山開闊情懷,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給作者一種期待感;②接著作者運用迂迴之筆,一道雨幕被拉開,最後嵩山從雲層中聳現,驚喜和親切之感撲面而來。(答出驚喜和親切的,給2分;答出鋪墊來表現的,給1分;結合全詩加以分析,每答出一點給1分。意思對即可。) 【方法點撥】解析本題一可先看標題。標題對作品而言,為眼睛,為窗口。透過標題,或能把握大意,或能感知情感。本標題中「初」就是關鍵字眼。二可看抒情字眼。本詩中第二句中「豁」就是抒情字眼,蘊含著詩人的喜悅之情。 9.【考點】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、語言和表達技巧。 【解析】第一問「妙在何處」主要考作用,主要鑒賞語言與表達技巧,鑒賞時要考慮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,再考慮語言特點或富有表現力的詞,然後分析表達效果。第二問,理解詩歌的內涵,既要理解表層義,更要挖掘深層義。 【答案】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積雲中突現,基於這種觀感,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,以「清瘦」形容山峰,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,造語新奇;一個「出」字,作者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,賦予山峰動感,使山峰與雲層形成了尖聳與廣闊、躍動與靜態相結合的畫面。②「清瘦」表現了作者清高獨立、人格堅守的精神氣質。(答出擬人手法並加以分析,給2分;答出以動寫靜並加以分析,給2分;答出「清瘦」的精神內涵,給2分。意思答對即可。如有其他見解,只要言之成理,也可酌情給分。) 【方法點撥】(1)解釋該句的意思。(2)點明手法,展開聯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。(3)點出該句烘託了怎樣的意境,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。
⑻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,完成後面題。 初見嵩山 張耒 年來鞍馬困塵...
16.初見嵩山,作者的心情驚喜而又親切。這種心情是鋪墊出來的: ①作者奔走風塵,全靠青山開闊情懷,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給作者一種期待感。 ②接著作者運用迂迴之筆,一道雨幕被拉開,最後嵩山從雲層中聳現,驚喜和親切之感撲面而來。(答出驚喜和親切的,給2分;答出鋪墊來表現的,給1分;結合全詩加以分析,每答出一點給1分。意思對即可。) 17.①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,以「清瘦」形容山峰,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,造語新奇。一個「出」字,作者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,賦予山峰動感,使山峰與雲層形成了尖聳與廣闊、躍動與靜態相結合的畫面。②「清瘦」表現了作者清高獨立、人格堅守的精神氣質。(答出擬人手法並加以分析,給2分;答出以動寫靜並加以分析,給2分;答出「清瘦」的精神內涵,給2分。意思答對即可。) 【解析】 16. 試題分析:此題可結合題目與描寫景物的語句來分析,題目為「初見嵩山」,一個「初」字可謂「題眼」,就暗含了「驚喜」與「期待」之情。展開描寫時,先寫鞍馬勞頓中青山對我的開解。又寫日暮時風雨天氣,最後才讓數峰露面,可謂「千呼萬喚始出來」,將鋪墊手法用到極致。 考點: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、語言和表達技巧。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。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。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。 17. 試題分析:此類題可從表現手法的角度來理解,第一問「妙在何處」主要考作用、主要鑒賞語言與表達技巧。鑒賞時要考慮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,再考慮語言特點或富有表現力的詞,然後分析表達效果。第二問:理解詩歌的內涵,既要理解表層義,更要挖掘深層義。 考點: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、語言和表達技巧。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。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。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。
⑼ 急求《初見嵩山》 張耒 譯文
翻譯: 幾年來奔走風塵,在困頓和疲憊中,全賴青山才能使我的情懷專得到短暫的開豁。 傍晚的北風屬把雨吹走了,幾座清瘦的山峰就從雲中顯露了出來。 【詩歌鑒賞】 題為「初見嵩山」,顯然既要寫人又要寫山。作者有意把「數峰清瘦出雲來」這一正面寫山的句子放在最後,而把自己對嵩山的感情和風吹雨去的環境放在前面作為鋪墊,取得了「千呼萬喚始出來」的藝術效果。這正是寫景的成功之處。不直露地寫初見嵩山時的驚喜,更不直露地表達自己的情懷,而先寫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懷,既從反面寫出了仕途的苦悶,又從正面寫出了「仁者樂山」之意。最後,在刻畫山的形象時,特意拈出「清瘦」二字,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為美的審美趣味,進而深化了詩人的品格志趣,使景中有我。這是寫人的成功所在。
⑽ 初見嵩山 張耒年來鞍馬困塵埃,賴有青山豁我懷。日暮北風吹雨去,數峰清瘦出雲來。[注] 張耒:北宋詩人,
小題1:初見嵩山,作者的心情驚喜而又親切。①作者奔走風塵,全靠青山開闊情懷,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給作者一種期待感;②接著作者運用迂迴之筆,一道雨幕被拉開,最後嵩山從雲層中聳現,驚喜和親切之感撲面而來。(答出驚喜和親切之意的,給2分;結合全詩加以分析,給1分。意思對即可。) 小題2:①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,高峻山峰在一片積雲中突現,以「清瘦」形容山峰,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,造語新奇;作者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,一個「出」字,賦予山峰動感,使山峰與雲層形成了尖聳與廣闊、躍動與靜態相結合的畫面。②「清瘦」表現了作者清高獨立、人格堅守的精神氣質。(答出擬人手法並加以分析,或答出以動寫靜並加以分析,給2分;答出「清瘦」的精神內涵,給2分。意思答對即可。如有其他見解,只要言之成理,也可酌情給分。)
熱點內容
古代勵志的名言
發布:2021-03-16 21:50:46
瀏覽:209
席慕蓉賞析印記
發布:2021-03-16 21:48:26
瀏覽:311
能聽的兒童故事
發布:2021-03-16 21:48:15
瀏覽:285
拖拉機的古詩
發布:2021-03-16 21:42:53
瀏覽:571
亮甜的詩句
發布:2021-03-16 21:42:00
瀏覽:831
噓的短句
發布:2021-03-16 21:38:07
瀏覽:816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