倉促的成語
Ⅰ 做事倉促忙碌用一成語
【匆匆忙忙】
讀音:cōng cōng máng máng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結構內:聯合式成語
產生年容代:近代成語
近義詞:急急忙忙、倉倉促促
反義詞:從從容容
成語用法:
作定語、狀語;用於處事
成語解釋:
指做事匆促忙碌
成語出處:
曾樸《孽海花》第13回:「彷彿看見那寫真師的面貌和先生一樣,匆匆忙忙,不敢認真,到底是先生不是?」
成語例子:
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37章:「這一天下午,田曉霞突然匆匆忙忙到宿舍來找他,讓他跟她到外面走一趟。」
造句:他匆匆忙忙拿起帽子走了。
Ⅱ 走的時候太匆忙,做什麼事忘記太倉促,是什麼成語
成語「走馬觀花」有點這樣的意思。
Ⅲ 形容逃離的成語
東逃西竄 [dōng táo xī cuàn]
生詞本
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
竄:逃走、亂跑。逃到東,又竄內到西。到處逃竄容。
貶義
出 處
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恆言·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「因那年避亂南奔,被官兵沖散了女兒瑤琴,夫妻兩口,凄凄惶惶,東逃西竄,胡亂的過了幾年。」
近反義詞
近義詞
豕突狼奔 落荒而逃
反義詞
束手就擒
Ⅳ 形容倉促的成語
【不敢造次抄】:造次:倉促襲、莽撞。指不敢匆忙地或魯莽地從事。
【倉卒之際】:倉卒:倉促,匆忙。匆忙之間。
【倉卒主人】:倉卒:匆忙。客人突然到來,倉促中招待不周,難盡主人之禮。
【緊行無好步】:走得太急步子就邁不穩。比喻過於倉促,事情就做不好。
【棲棲遑遑】:棲棲:不安定的樣子;遑遑:匆忙不安的樣子。形容忙碌、倉促、身心不安。
【衣不及帶】:衣:穿衣服;帶:腰帶。穿衣服來不及把腰帶繫上。形容時間倉促,裝束不整。
【卒極之事】:卒:通「猝」,突然,出乎意外。指倉促緊急的事情。
Ⅳ 表示逃跑的成語有哪些
表示「逃跑」的成語有丟盔棄甲、落荒而逃、逃之夭夭、抱頭鼠竄、望風而逃等。
1. 丟盔棄甲
【拼音】:
diū
kuī
qì
jiǎ
【解釋】:
盔、甲:頭盔和鎧甲。跑得連盔甲都丟了。形容打敗仗後逃跑的狼狽相。
【出處】:
杜鵬程《在和平的日子裡》第三章:「他在辦公室里被各種意外情況搞得丟盔棄甲,狼狽不堪的樣子。」
【舉例造句】:
敵人丟盔棄甲,落荒而逃。
2. 落荒而逃
【拼音】:
luò
huāng
ér
táo
【解釋】:
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。
【出處】:
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「玄德望見『地公將軍』旗號,飛馬趕來,張寶落荒而走。」
【舉例造句】:
他們根本不是對手,只好落荒而逃。
3.
逃之夭夭
【拼音】:
táo
zhī
yāo
yāo
【解釋】:
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。後借用「逃之夭夭」表示逃跑,是詼諧的說法。
【出處】:
《詩經·周南·桃夭》:「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」
【舉例造句】:
撞人者逃之夭夭,眾人向他投去憤怒的眼光。
4. 抱頭鼠竄
【拼音】:
bào
tóu
shǔ
cuàn
【解釋】:
抱著頭,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。形容受到打擊後狼狽逃跑。
【出處】:
《漢書·蒯通傳》:「始常山王、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,及爭張黶、陳釋之事,常山王奉頭鼠竄,以歸漢王。」
【舉例造句】:
嚇得這些人一個個抱頭鼠竄而逃。
★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九回
5. 望風而逃
【拼音】:
wàng
fēng
ér
táo
【解釋】:
遠遠望見對方的氣勢很盛,就嚇得逃跑了。形容十分怯敵。
【出處】:
《資治通鑒·梁記·武帝天監四年》:「淵藻是蕭衍骨肉至親,必死無理,若克涪城,淵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,必將望風而去。」
【舉例造句】:
汝、穎、光、黃等處,有土寇王善作亂,聚兵五十萬,搶掠子女玉帛,殺人放火,甚是猖獗,官兵望風而逃。
★清·陳忱《水滸後傳》第十九回
參考資料
漢辭網:http://www.hydcd.com/cy/htm4/wf5668.htm
Ⅵ 形容逃兵的成語
抱頭鼠竄】:抱著頭,象老鼠那樣惶恐逃跑。形容遭到打擊後狼狽逃跑。【兵離將敗】:兵士4處逃跑離開將領,將領就必失敗。【倉促出逃】:倉促:匆忙,慌張。慌慌張張地外出逃跑。【倉促退遁】:倉促:匆忙,慌張;遁:逃跑。慌慌張張地退卻逃跑。【倉促無措】:慌慌張張地外出逃跑。同「倉促失措」。【大敗而逃】:指吃了敗仗慌張逃跑。【大杖則走】:杖:木棍;走:逃跑。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,他就逃走躲避,免陷父親於不義。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。【丟盔拋甲】: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景象。同「丟盔卸甲」。【丟盔掉甲】:丟:拋;盔:作戰用的金屬帽;甲:作戰用的金屬防護衣。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。【丟盔撂甲】:丟:拋;盔:作戰用的金屬帽;甲:作戰用的金屬防護衣。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。【丟盔棄甲】:盔、甲:頭盔和鎧甲。跑得連盔甲都丟了。形容打敗仗後逃跑的狼狽相。【丟盔卸甲】: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景象。【奉頭鼠竄】:奉:捧。抱著頭,象老鼠那樣惶恐逃跑。形容遭到打擊後狼狽逃跑。【割須換袍】:須:胡須。形容打了敗仗狼狽逃跑。【腳底抹油】:指溜走或逃跑。【靜如處女,動如脫兔】:處女:未嫁的女子;脫兔:逃跑的兔子。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穩重;1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。【救火追亡】:亡:指逃跑的人。像救火和追逐逃犯1樣。比喻事情緊急,不可延緩。【開小差】:軍人脫離隊伍私自逃跑,比喻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迴避任務的行動。或比喻思想不集中。【狼狽逃竄】:狼狽:窘迫的模樣。形容逃跑時的丑態。【臨陣脫逃】:臨到打仗時逃跑了。也比喻到了緊要關頭畏縮迴避。【落荒而逃】: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。【拋盔棄甲】:盔:作戰用的金屬帽;甲:作戰用的金屬防護衣。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。【捧頭鼠竄】:抱著腦袋,象老鼠似地逃竄。形容倉促逃跑的狼狽相。【棄甲曳兵】:丟掉盔甲,拖著武器。形容打敗仗狼狽逃跑的模樣。【且戰且走】:且:指兩件事同時並進;走:逃跑。1邊作戰,1邊逃跑。【鎩羽而逃】:鎩羽:羽毛摧落
Ⅶ 形容逃跑快的成語有哪些
形容逃跑快的成語有如下:
1.【抱頭鼠竄】 [ bào tóu shǔ cuàn ]
釋義
抱著頭,像老鼠那樣驚慌逃跑。 形容受到打擊後狼狽逃跑。
出 處
宋·蘇軾《擬侯公說項羽辭》:「夫陸賈天下之辯士;吾前日遣之;智窮辭屈;抱頭鼠竄;顛狽而歸。」
2.【倉促出逃】[cāng cù chū táo]
釋義
倉皇:匆忙,慌張。慌慌張張地外出逃跑。
3.【倉促退遁】[cāng cù tuì dùn]
釋義
倉促:匆忙,慌張;遁:逃跑。慌慌張張地退卻逃跑。
4.【大敗而逃】[dà bài ér táo]
解釋
大敗而逃是一個詞語,指吃了敗仗慌張逃跑。
出處
清·無名氏《說呼全傳》第十一回:「那龐集親自領兵追來,被我姑嫂兩個與龐家血戰山坡,殺得他兵殘將損,大敗而逃。」
5.【丟盔拋甲】 [ diu kuī pāo jiǎ ]
釋義
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景象。 同「丟盔卸甲」。
出 處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後止,或五十步而後止。」
同丟盔卸甲、丟盔掉甲、丟盔棄甲。
6、【奉頭鼠竄 】[ fèng tóu shǔ cuàn ]
釋義
奉:捧。抱著頭,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。形容受到打擊後狼狽逃跑。
出 處
《漢書·蒯通傳》:「始常山王、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,及爭張黶、陳釋之事,常山王奉頭鼠竄,以歸漢王。」
7、【狼狽逃竄】[láng bèi táo cuàn]
釋義
狼狽:窘迫的模樣。形容逃跑時的丑態。
Ⅷ 形容事情發生得很倉促的成語
始料不及
Ⅸ 急急匆匆是成語嗎
急急匆匆 不是成語,含 急急 的成語有5個——急急巴巴、急急忙忙、急急如律令、巴回巴急急、慌答慌急急。
1、急急忙忙
【拼音】: jí jí máng máng
【解釋】: 因為著急而行動加快,匆匆忙忙。
【出處】: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01回:「一面說,一面帶了兩個丫頭急急忙忙回到家中。」
【拼音代碼】: jjmm
【近義詞】:匆匆忙忙
【反義詞】:從容不迫、從從容容
【用法】: 作定語、狀語;用於處事
【英文】: hurried
2、匆匆忙忙
【拼音】: cōng cōng máng máng
【解釋】: 指做事匆促忙碌。
【出處】: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13回:「彷彿看見那寫真師的面貌和先生一樣,匆匆忙忙,不敢認真,到底是先生不是?」
【拼音代碼】: ccmm
【近義詞】:急急忙忙、倉倉促促
【反義詞】:從從容容
【用法】: 作定語、狀語;用於處事
【英文】: cursory
Ⅹ 形容一件事很倉促,潦草的完成的成語是什麼
草草了事cǎo cǎo liǎo shì
〖解釋〗草草:形容草率、馬虎;了:辦完,結束。草率地把事專情結束了。
〖出處〗屬明·朱國楨《涌幢小品·實錄》:「陳文端請修正史,分各志二十八,務於詳備,一志多至四五十萬余言。未幾,文端薨,各志草草了事。」